高中学校大全_毕业之家园网移动版

高中家园网 > 校园在线 >

“最美校友”罗必良:人生的要义就在一个“勤

1994年,破格晋升为广东省最年轻的教授,年仅32岁。

2004年,被评为全国“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09年,受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是我国农林经济管理学界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学者。

他就是华南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农业制度与发展研究院院长、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罗必良。

勤学圆了放牛娃的大学梦

1962年冬,罗必良出生在湖北省监利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6岁起开始打猪草、放牛,接着是在牛背上读书,在煤油灯下写作业。受文革期间“黄帅事件”及由此引发的“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的影响,小学三年级开始便没有学习多少课程,正常的教学秩序荡然无存,每天的日常就是“勤工俭学”、“学农劳动”。虽然罗必良从小生活在农村,但他在冬季参加的水利工地上知道了“工程师”这个说法,于是开始了“工程师”的梦想。他明白,如果不主动改变命运,就只会从一个放牛娃变成放牛的大叔,一生都会看不见世界的广袤。

1977年恢复高考时,他正在“普及”、“带帽”到他村子里的高中读一年级,但他却再次做起了“大学梦”。进入高二时,他居然才知道数学里有个所谓的“勾股定理”,也才正式开始接触化学、物理、英语。他深知,一年后的高考没有丝毫的胜算。果然不出意料,1979年的第一次高考仅仅考了198分,上中专也还差二十余分。

“那就再考一次嘛!”罗必良语气中很是坦然,可是这一年却不是在坦然中度过的。因为差两分,他只能在县级中学的复读班作为跟读生学习。那是他第一次走出乡村,来到了县城。罗必良坦言,“至今都觉得挺心酸,因为第一个学期花名册上没有我的名字”,“至今也觉得不公平,因为从那个时候就开始切身感受到了城乡差距”。就是这个被遗忘的“无名氏”,经过一整年早晨六点钟起床,晚上十一点钟睡觉,每天清早从一个闹钟到两个闹钟将自己闹醒,从一开始的倒数到后来数学、物理在全校名列前茅。这一切,将年满14岁上高一的罗必良“磨熟”了,他比同龄人考虑问题更多,越来越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他说:“不付出不会有收获,付出也不一定保证有收获,但加倍的付出一定有收获。”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年的拼搏,1980年,罗必良第二次参加高考,总分378分,高出一本线二十多分,成为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一名大学生。

勤读点燃有志青年的研究之光

1980年夏,武汉正值发洪水,罗必良坐着大卡车来到学校,曾以为县城足够“大”的他没想到外面的世界竟可以如此广阔,就连一所大学也可以如此之大。“大,是我对华农的第一印象。”此后,罗必良似乎对大的东西情有独钟,大的校园,大的书柜。“大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气势。”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