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校大全_毕业之家园网移动版

高中家园网 > 大学资讯 >

中国艺术教育的“霾”伏圈(6)

  “以美育代宗教”这一思想自蔡元培提出后,不仅在当时引起普遍讨论及关注,在今天,依旧透露出所有艺术教育者的愿景和责任。经过漫长多变的20世纪,历史变成了记忆与瞬间,具体到中国,如何消化20世纪艺术史的遗产?如何在全球艺术史的多元文化境遇中建构共同的知识学基础?又怎样在其中确立文化的主体性和本土信念?

  艺术从来就不只是风花雪月,而是面向社会的有为之学。在全球视野和本土关怀的双轮驱动下,新世纪正在迅速地完成技术迭代和在熵化中实现自我奠基。艺术教育实可从中提炼出更普世的人文教育体系,在专业教育之外有所作为。

  这种情况下,我们能以怎样的方式重新出发?

  可能的应对之策

  方法策略必然多元,其中也必然隐藏不同的格局与视野。

  近年来,政府对艺术教育的支持力度非常大,但同时,指挥棒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于是,“指挥棒朝哪个方向挥”成为关键。

  某次报告会上,曹意强曾说到:“我们的艺术教育为什么重要?它是跟人类和国家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技能直接相关”。故,如每个学校都按照自身的特殊资源、人才资源、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多元进行,使每个民族都像艺术家一样思考、像艺术家一样工作、像艺术家一样生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有希望。民族复兴首先是文化复兴,文化复兴最重要的是审美品质的复兴,审美品质是一切创造的最高标准。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