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校大全_毕业之家园网移动版

高中家园网 > 大学资讯 >

青岛大学文学院毕业证样本(4)

优势特色二

2、在科研与教学上已接近全国先进水平。五年来本学科成员共承担国家社科规划课题6项,省部级研究课题8项,其中2006年立项的“东亚文学与文化研究”是山东省“十一五”人文社会科学唯一与文学相关的强化建设项目。获得全国高校人文社科奖2项,省部级奖12项,其中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山东省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发表论文280余篇,其中发表在国家权威刊物上的2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23部。

优势特色三

3、与北京鲁迅博物馆合作办学,共谋发展,形成了国内特色鲜明又有实力的联合体。由青岛大学和北京鲁迅博物馆共建的“鲁迅研究中心”2002年在青岛大学正式挂牌,两家合编的大型《鲁迅研究年鉴》已经出版4期。北京鲁迅博物馆是国家级研究机构,具有强大的学术优势、资源优势和良好的治学传统,双方的合作无论在提升科研水平和研究生培养质量上,都成效显著。

经过多年的建设,青岛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目前已经形成了如下三个研究方向:鲁迅和经典作家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文化研究、文献资料与文学史研究

1、鲁迅和经典作家研究

鲁迅和经典作家共同构成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深层内涵,没有经典就没有深度。本学科从创建以来一直把鲁迅和其他经典作家研究作为学科建设的龙头,20余年长盛不衰、逐步深化。姜振昌近五年以来围绕国家社科规划立项课题《鲁迅与中国新文学主流》写下的《<故事新编>与中国新历史小说》、《鲁迅与中国20世纪杂文》、《鲁迅与左翼文学运动》、《<呐喊><彷徨>:中国小说叙事方式的深层嬗变》等一系列长篇论文,均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文学评论》等国内权威学术刊物上,近期他还出版了《鲁迅与新文学的精神》、《经典作家与中国新文学》等学术专著。围绕这一方向,本学科还连续推出了冯光廉、刘增人等的专著《多维视野中的鲁迅》、张芸的《别求新声于异邦》、魏韶华的《鲁迅与克尔凯郭尔比较研究》、以及《叶圣陶传》、《王统照传》、《张承志新论》等学术专著。

2、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文化研究

本方向肇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是本学科新的学术生长点,旨在从媒体文化、宗教文化、域外文化三个板块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深入研究,开拓新视野,提供新方法,并且试图探索文学研究与传播学研究的交叉、融合,为建构新的交叉型、复合型新学科探索可行的途径。代表性研究成果有周海波的《现代传媒时代的文学》和《传媒与现代文学之间》、刘增人的《中国现代期刊史论》、曾艳兵的《东方后现代》、侯传文的《多元文化语境中的东方现代文学》和《东方文化通论》等学术专著,以及发表在《文学评论》和《文艺研究》上的侯传文的《泰戈尔与中国现代诗学》、徐宏力的《网络文化与审美蜕化》、刘增人的《论茅盾系列文学期刊》等学术论文。

随机文章